來源:泰州市中醫院 作者:編輯 時間:2020-07-16 09:09:00
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為10天;
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為20天;
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為10天。
三伏天這幾件事情千萬不能做
好吃冷飲
喝常溫白開,樸素而養身。如果你能堅持一個三伏天不碰冰飲、雪糕,即使不專門去“冬病夏治”,體內的頑固寒氣也能好一大半。
濕發入睡
很多人認為,夏天氣溫高可以不吹干、擦干頭發就睡,但實際上這是很不好的習慣!
夏天時,人洗澡特別勤。有的人頭發濕漉漉的,就坐在空調屋里,甚至頭發不吹干就睡覺,導致“濕邪”在不知不覺中入侵身體。所以,夏天也要把頭發擦干再入睡。
空調吹背
從外面一身汗回來或者在運動后,對著空調使勁吹涼風,濕氣會借機順著張開的汗毛孔進入人體,損傷陽氣。
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
在空調房里穿衣服,要過肘過肩,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頸椎。
熬夜納涼
很多人喜歡熬夜,從中醫角度來說,睡眠不足就是脾虛的癥狀,表明體內濕氣過重。
三伏這幾天應該要補一個午覺,30~60 分鐘都可以。過了 1 個小時的午覺,就會影響晚上的睡眠了。
久坐不動
夏天動一動就出汗,現代人不像以前,不愛動或久坐會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響濕氣的排除。
夏練三伏,就是告訴我們,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動,應該要稍微活動一下。
盲目進補
天氣炎熱并不適合進食滋補之品,這一時期稍稍不注意,進食不適當的食物就很容易上火。
但可以適當進補西洋參,特別是汗出過多,人覺得很疲憊、心慌的時候,適合用西洋參泡茶飲,對苦夏者很有利。
日光暴曬
三伏天烈日高照,陽光中的紫外線,會引起皮膚脫皮、紅斑,嚴重的甚至會起水皰。
過度暴曬,紫外線會破壞膠原、彈力纖維,讓皮膚提前衰老,甚至引發皮膚癌。此外,強烈的陽光還會損傷眼睛。
上午10點到下午2點紫外線最強,這個時段要特別注意防曬。
三伏天要做的4件事
熱水洗澡:祛濕邪
很多人在進入伏天后,會感到四肢乏力、全身發困、渾身酸困、汗出過多而黏膩不爽。有時候吃東西,也感覺沒有胃口,吃下去難以消化,整天肚子脹脹的。
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濕邪。而對付濕邪的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洗熱水澡。
進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會把洗熱水澡這個習慣給排除了,覺得夏天要洗冷水才夠清涼。其實天氣越熱,濕邪越重,熱水洗澡就顯得更有必要,而且洗完以后身體會覺得神清氣爽,并不會覺得出汗難受。
吃絲瓜:賽人參
伏天吃絲瓜賽人參,這是因為絲瓜里邊含有人參所含的成分——皂甙,非常適合伏天食用,解暑防燥。
天熱的時候,涼拌絲瓜最好。選顏色深、有光澤的嫩棱子絲瓜,去皮,切條。做涼拌絲瓜不用醬油、醋和味精,只用少許鹽和香油,這樣才能突出絲瓜的原味。入口涼絲絲的,嫩脆多汁、滿口清香。
伏天開空調:26℃最適合
空調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內外溫差過大。雖然人體有一定的體溫調節能力,但這個能力是有極限的。
專家建議,室內外溫差不應太大,一般在 8℃~10℃ 左右。夏天雖然可能出現 38℃ 以上的高溫天氣,但是一天中大多數時間的溫度都在 35℃ 以下,所以 26℃ 左右的室內溫度是比較合適的。
而且一般開空調兩三個小時后就應該開開窗戶透透氣,大約半個小時左右。
伏針天灸:冬病夏治最佳時期
夏季的三伏天是陽氣最足,也是艾灸效果最佳的時期。
1、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體穴位應用最多的穴位,也是四大養生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側,延著膝蓋三寸(一根中指長)與褲縫相交處,足三里是脾胃的后天之本,也是補益氣血的穴位代表。因此很多中醫學家都認為如果是氣虛血虛,首選的穴位都應該是足三里穴位。
足三里因有氣血雙補之功效,而且也有健脾胃的功效,因此常常會用于治療頭暈、頭痛、失眠、耳鳴、胃痛、腹脹、腹泄、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胃潰瘍、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闌尾炎、急慢性腸炎等疾病。據現代醫學證明,常常艾灸足三里,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2、關元穴
關元穴位于肚臍眼下三寸位置,常灸關元性,還有溫腎補陽、提高性欲、壯陽(對于夫妻關系可是有很大幫助哦)、也還有補虛益損、溫經通絡、理氣和血等功效。
關元穴還是脾經、肝經、腎經、任脈的交穴。自古就有關元穴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從古至今把此血作為保健要穴。
3、神闕穴
神闕穴就是我們常說的肚臍眼,在古代就曾經說過神闕穴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因此一直以來此穴位都是一個重要的保健養生穴位,本穴喜灸而禁針刺,能溫通元陽、復蘇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血。對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還有提高免疫力、調節臟腑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可以按摩和艾灸法,其中按摩最簡單,艾灸最有效。
4、中脘穴
中脘穴是在肚臍眼上四寸,同時也是對應著脾胃的一個主要穴位,主要是用于治療消化系統為主的一個穴位,比如說胃痛、腹痛、腹脹、嘔吐、反胃、食不化、腸鳴、泄瀉、便秘、便血,現在常說的胃炎、胃潰瘍、十二脂腸球部潰瘍等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
5、命門穴
命門穴是肚臍眼對應后背的一個穴位,因為此穴位在兩腎之間,故有生命之門的稱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所在。
命門穴的功能體現了腎陽的作用,對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宮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響,對各臟腑的生理活動,起著溫煦、激發和推動作用,對飲食消化、吸收與運化,以及水液代謝等都有促進作用。
命門火衰主要表現四肢清冷、虛損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陽萎、早泄、遺精,女子月經不調、經痛、宮寒不孕等虛寒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