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泰州市中醫院 作者:編輯 時間:2019-08-08 17:18:00
《神仙傳》有載:“君異居山為人治病不取錢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十年,計得十萬余株,郁然成林……”作為一個三級甲等中醫院的組工干部,董奉的“杏林”傳說就是我們的信仰之光。每每讀之都以“杏林春暖”“譽滿杏林”這一理想之“光”夢之、逐之。
一、 春“光”之源:奉獻
醫療工作的特殊性使得醫院工作人員必須具有更高的職業道德和操守。孟河醫派四大家之一的清代醫學家費伯雄認為,醫學的本質是為救人而非為謀利,若是為治病救人可以學醫從醫,若想從中謀取利益則千萬不可入醫門。隨著消費主義、金錢主義的來勢洶洶,耐住寂寞和孤獨,潛心治病、埋頭救人的醫生也不可避免地遭到沖擊。在人人都是播報員的自媒體時代,醫患關系被選擇性放大成為社會一個不和諧音符,頻頻發生的醫患矛盾不僅有醫療行為、方法、態度及后果等存在認識、理解上的分歧,而且相互爭執的利益糾結,使醫生職業被詬病,不斷被烤問的醫德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此種狀況下,作為一個醫院組工人員,一個醫生思想引導和管理服務者,如何引導醫務人員守護住職業道德底線,固守好職業良知,成為必選命題。通過加強宣傳思想政治工作,履行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主動權,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內容、方法和載體,建設黨員組織生活館、舉辦道德講堂,利用新媒體開設黨建公眾號,定期出版院報,更新維護醫院網站。圍繞我院建院六十周年舉辦“中醫藥+”健康中國泰州峰會暨公立中醫院建設與未來發展大會系列活動,進一步擴大醫院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二、春“光”之基:仁愛
高強度、長戰線的工作狀態使很多醫務人員專注于診治疾病,致使部分患者成為科室流水線般的產品,缺愛必要的人文關懷。 “現代醫學之父”奧斯勒認為,醫生面對的是鮮活的生命不是冰冷的機械。對此,我們也一再呼喚“醫者父母心”的仁愛之光:醫生不僅要診療疾病,更需耐心對患者講解和分析疾病,給予心靈的安撫和精神上的支持。這是一個需要我們長期堅持和不斷提醒的繁瑣工作。就像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認為的,從肉體到精神、從精神到仁愛,兩者之間存在著無窮的距離,所有的物體或所有的精神合在一起,“都比不上最微小的仁愛運動”。我們認真學習貫徹全市組織部長會議精神,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和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以“強內涵、精管理、品質再提升”為主線,以“優服務、做暖醫、人文化內外”為目標,以“講經典、重傳承、特色塑品牌”為理念,奮力書寫泰州中醫院新時代高質量發展“三張答卷”,為打造江蘇高質量發展中部支點城市貢獻力量。
三、春“光”之根:人才
通過“師承內培”“柔性引進”,建立中醫人才梯隊。不斷完善內部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在職人員學習深造,腦病科常華軍到美國梅奧診所深造,并成功入選江蘇省青年醫學人才,王靖成功入選為全國名老中醫藥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王鎧、劉欽華等十人獲批成為泰州市第五批名中醫。積極實施百名人才進修培訓計劃,鼓勵和選拔優秀人才到北京、上海、廣州、南京,以及美國梅奧診所和以色列國家醫學中心等地進修深造。
醫院成功創建為“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中醫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和“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協同基地。一支由院士、國醫大師領銜,省市名中醫為中堅力量的老、中、青三代人才梯隊已經形成,其中國家級名老中醫藥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1名,省級名中醫2名,市級名中醫24名,國家優秀中醫臨床人才2名,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1名,江蘇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3名,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8名,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2名,高級職稱279名,博碩士近200名。
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反復地思索,越會覺得它永遠新鮮,并不斷增長對它的贊嘆和敬畏:一個是頭上的星空,一個是心中的道德。對泰州市中醫院的組工干部來說,頭上的星空,是杏林春“光”的崇高指向;心中的道德,就是對杏林春“光”的永恒追逐。
——孫曉軍
泰州市中醫院服務號二維碼
泰州市中醫院訂閱號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