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泰州市中醫院 作者:編輯 時間:2023-02-04 09:51:53
每年公歷2月3日至5日為“立春”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一年四時之始
“立”有開始之意,“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
標志著萬物復蘇的春季到來
立春后,天氣時暖時寒,氣候波動較大,容易引起身體著涼,誘發感冒。泰州市中醫院治未病科主任陳順中給出預防疾病的方法:
注意保暖,早睡早起
早春氣溫才轉暖,不宜過早脫掉厚外套,建議注意保暖,做好“春捂”。“如果過早脫掉棉衣,一旦氣溫下降,或稍有變化,人體還未升發好的陽氣,就會難以抵擋風寒氣的入侵,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胃腸疾患。”陳順中說,立春前后,不宜過早穿單薄衣服,出門要常備外套。若出現流涕、噴嚏等癥狀,可喝些紅糖姜水或生姜蔥白水。
春天來了,萬物生長,生機勃勃。“我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體,使情志順應春天生發之氣。”陳順中提醒,夜晚不宜超過11點入睡,子丑睡眠最養肝血。若必須熬夜,可以用菊花、枸杞、靈芝適量煲茶養肝。
保持樂觀,少酸多甘
據悉,春天在五行中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是屬木性,因而春氣通肝。中醫認為,春天是肝旺之時。熬夜、生氣、壓力大等,很容易促使肝郁、肝火,從而出現“木火刑金”的肝咳、“木旺克脾土”的胃痛、肝陽上亢的高血壓等,因此春季養肝十分重要。
對此,陳順中建議,大家可適量春游、運動、唱歌、跳舞等,保持樂觀情緒,減少生氣,從而使肝氣順達、氣血調暢。
根據《千金要方》,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此外,元代養生名著《攝生消息論》也表示,“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其意思是,春季調肝養脾胃,少吃點酸味食物,多吃點辛甘味食物。因為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于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春季進食可選擇辛溫發散的韭菜、香菜、蔥等。此外,立春之后不論是食補還是藥補,都要逐漸減少進補量,才能逐漸適應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
泰州市中醫院服務號二維碼
泰州市中醫院訂閱號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