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泰州市中醫院 作者:編輯 時間:2023-04-27 09:47:54
承國醫精華,享品質生活近年來,泰州市中醫院持續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提升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與科研水平,在疾病康復、保健養生、慢性功能性疾病治療與康復等方面有所成就。特別是在“冬病夏治“方面,在簡易的敷貼技術上深耕集穴位貼敷、穴位注射、埋線治療、各種灸法運用(特別是熱敏灸)、火針療法、中醫藥辯證處方內治外治法于一爐的綜合特色。
提到冬病夏至,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三伏貼”。這一傳統療法,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以中藥直接貼敷于穴位,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三伏貼所用的藥物配方需經中醫診斷開方,不可自行制作。貼敷時,以下要點也必須謹記。
PART 1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不同,一般成人每次貼敷4-8小時,兒童每次貼敷2-4小時,貼敷時以皮膚有燒灼感為度,一般一個療程為3-5年,可以連續2-3個療程。
PART 2治療期間忌生冷、甜食、油膩和腥、酸、辣、過咸等刺激食品,以清淡飲食為好。
PART 3敷貼當日不宜洗冷水澡、游泳;禁食海味、冷飲;不宜劇烈運動,避免出汗;盡量避免電扇、空調直吹。
PART 4發熱和急性發作期的病人,待熱退三天后或疾病緩解后再敷貼。
PART 5有嚴重心肺功能疾患、反復咳嗽和咳血的病人,對藥物過敏及局部皮膚感染和破損者不宜敷貼。
PART 6藥物貼敷后,個別患者會出現麻木、溫、熱、癢、針刺、疼痛等感覺,這屬于藥物吸收的正常反應。但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的患者及不耐受患兒可提前取下,切不可搓、抓、撓局部皮膚,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癢藥品,防止對局部皮膚的進一步刺激,保持局部皮膚干燥即可。如果水皰體積巨大,或水皰中有膿性分泌物,或出現皮膚破潰、露出皮下組織、出血等現象,應到醫院尋求治療。
為了達到更好的療效,在冬病夏治期間,以下事項也需牢記:
慎用辛燥之品
夏季氣候炎熱,易傷陰液,而辛溫香燥之品容易導致燥熱內盛,暗耗津精,所以應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鮮桂圓或荔枝等辛燥之品。
忌大量服用寒涼之品 夏季炎熱,人往往容易貪涼飲冷,可若大量進食寒涼之品,易致中陽受損,脾胃虛弱,甚至損及一身之陽氣,輕則泄瀉腹痛、惡心嘔吐,重則造成陽虛宿疾。
慎食大量肥甘滋膩之品 夏季易生暑濕,濕熱之邪易侵襲人體,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則易導致內外濕熱之邪合擊人體。
忌過量運動 夏季應避免汗出過多,導致氣陰兩虛。雖然古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但在三伏天過度運動并不意味著鍛煉效果越好。本身夏季炎熱高溫,人體消耗量也增加,新陳代謝加快,出汗過多很容易造成身體脫水,同時考慮到運動過后人體體溫明顯增加,甚至可能會發生中暑。因此,雖然三伏天進行冬病夏治期間可以運動,但最好避免在陽光猛烈時間段過度運動,也應該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泰州市中醫院服務號二維碼
泰州市中醫院訂閱號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