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泰州市中醫院 作者:編輯 時間:2022-03-17 10:02:42
治未病·健康在細節里:防患于未然的點點滴滴
鄭玉玲、王祥麒撰著,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治未病·健康在細節里:防患于未然的點點滴滴》一書,讀來讓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黃帝內經》有言:夫百病之所以生者,必起于燥濕、寒暑、風雨、陰陽、喜怒、飲食、居處。我們在診療過程中也發現,大多數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發生,并沒有過多遺傳或先天因素。更多人的疾病,是由于患者本身長期不合理的飲食結構、混亂的生活方式以及持久的負面情緒等造成的。 此外,錯誤的健康知識、過度的養生保健以及不適宜的鍛煉方法等,也是慢性病產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生活點點滴滴的細節中注意養生防病,防患于未然,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治未病的重要內容之一。體會如下:
1.飲食:平日飲食結構要合理,以五谷雜糧蔬菜為主,適量食用魚類、肉食、蛋類以及水果等,盡量不吃生冷涼性的食物。注意食物品種多樣,合理搭配,均衡營養。要現煮現吃,細嚼慢咽,不要吃得太快,最好不吃剩飯剩菜。
每日三餐,按時飲食。不要吃太飽,七八分飽最好。早上一定要吃早餐,長期不吃早餐易致胃腸功能障礙、體質下降和膽結石等。午餐要按時,規律的飲食有利于人體對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對身體的營養均衡和身心健康都很重要。午餐最好在中午12點之前,一定要吃主食,不能只吃菜。
晚餐要少吃,食物要清淡,要減肥的人尤其要注意。豐盛的晚餐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晚上新陳代謝慢,大量食物攝入對人體是大負擔,嚴重損傷各臟器功能,易致各種代謝綜合癥。
2.起居:中醫養生注重“飲食有節,起居有常”,良好的起居習慣對保持人體身心健康非常重要。早上要早點起床,不睡懶覺,最好太陽出來之前起床,以長養陽氣,但早上也不要起來得太早,以免寒氣傷人。
兒童和老人可以適當午睡,正常成年人中午除夏季外最好少午睡,中午覺得疲乏,可以半躺休息,閉目養神,半小時左右即可。實在要午睡,飯后隔一段時間再午睡,午睡時間不要太長,最好不超過1小時。失眠患者最好不要午睡,否則容易導致更嚴重的失眠。
晚上要早睡,民諺“沒錢買補藥,早睡養精神”,早睡對人體各臟器功能的維護很重要。晚上睡覺最好不超過10點鐘,每天按時休息和起床,合理而規律的起居可以使人精力充沛,預防失眠和神經衰弱。睡得太晚、熬夜或作息時間不規律對人體損傷很大,導致體質下降,并進而誘發多種慢性疾病。
3.鍛煉:早晨不要空腹或飲水后外出鍛煉身體,尤其是老年人,最好等太陽出來后,天氣暖和,吃過早餐休息片刻再外出。天氣不好,有雨霧大,或氣候寒冷時,最好不外出鍛煉,晚上盡量不外出,以防受涼。
早上太早或晚上外出鍛煉,寒氣侵襲,肺和胃腸道最易受寒,易引發感冒、胃痛、腹瀉、頸椎病和關節痛等,對心臟病、高血壓、腎病和關節風濕病等患者也有很大危害,并且容易引起女性月經失調和痛經等。晚上是人體氣機收藏的時間,人體的免疫功能也較低,太陽下山后要盡量減少外出,不可外出跑步或跳舞,也不要在室內鍛煉,擾動筋骨,會大量損耗人的元氣,導致肝腎虧虛,體質下降,疾病難愈。
鍛煉最佳時間在上午,最好天氣晴朗,吃過早飯,隔開1小時以上,等太陽出來后,外面暖和時,到室外鍛煉,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以原地鍛煉、動作和緩而強度小的方式為宜,如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及扇子舞等(其中“八段錦”最適合現代人)。鍛煉貴在堅持,每天時間不要太長,最好不超過40分鐘,身體感覺微微出汗即可,不過度鍛煉。出汗后注意保暖,不要受涼,不喝冷水或飲料,不吃生冷涼性食物,否則得不償失。
4.冷暖:諺云“寒從腳上起”,每天晚上睡覺都要穿襪,以防足部受寒,最好穿棉襪(保暖、透氣、環保),夏天可穿薄棉襪,女人夏季白天也要穿襪,長期不穿襪會使心肺、腸胃、子宮等處寒氣積聚,易致胸悶心慌、胃腸炎、晨起納差、腳氣、痛經、盆腔炎、痤瘡、黃褐斑、小兒久咳、易感冒等。
夏季開空調要講究策略,溫度不開過低(不低于26℃),不與室外溫差過大,不正對著人吹。夏季帶三分熱多出汗對人體有好處,過于貪涼反而容易感冒、中暑或引發胃腸炎、關節疼痛、空調病等。
冬季晚上睡覺盡量不開空調(污染空氣、影響睡眠并使人易感冒等),實在怕冷,可以多用兩個熱水袋,或有條件用暖氣較好。
5.情緒:情緒對人體的健康影響很大,平和、愉悅、開朗等正面情緒對人體健康和疾病調護有積極意義,而煩躁、憂慮、抑郁及暴怒等負面情緒會耗損人體能量,導致人體毒素蓄積、體質下降等,并進而誘發多種急慢性疾病。
女子大多肝血不足,情緒容易波動,特別要注意情緒養生。情緒不暢要及時疏解,心境不平要盡快反思。
中醫養生,最重“內心清凈,恬淡虛無”;中醫論病,強調“百病生于氣,百病生于心”。情緒是否舒暢,心境是否平和,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決定了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和疾病治療好轉速度,也決定了一個人的體質強弱和壽命長短,更決定了一個人生活或生存質量的好壞。